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华教没分裂,而是董总和华教分裂

或许是近期董总内部处在多事之秋,让陈纹达先生感到厌烦,未能就事论事,反而是情绪化来回应我的文章《没有人分裂华教》,例如马航MH370失联事件和华教本无关,但陈先生却在文章中扯上这个事件,我不得不佩服陈先生的写文章的“功力”。

我和陈纹达先生的争论,主要是从他的《领头羊与一言堂》及《历史、私怨、私利,紧捆华教》的两篇长篇大论的文章而起,我认为他没有为当前华教的困境点出明灯,却选择左右开弓,讽刺同一屋檐下的教总只会发文告,无所作为,另一边又批评隆雪华堂发起第三股势力来边缘化董总,因此,就写了《为华教放下私怨和私利》,结果引来陈先生的不满,他先后以《谁在分裂华教》及《再谈谁在分裂华教》来回应我的文章。

其一,我不认为当前有人在分裂华教,陈纹达先生认为这是做贼喊贼。按照陈先生的说法,隆雪华堂等华团关注《教育蓝图》的举动视为分裂华教的源头。陈先生杯弓蛇影,一口咬定有人分裂华教,这是他的个人权力,这就如关中的课题,既然“华教老大哥”董总认定关中是“变种独中”,即使爱护关中的华教人士再努力证明,也无补于事。

不过,我要进一步补充的是,看到这几年来华教的风风雨雨,我必须说的是,华教没有分裂,而是董总与华教分裂。更严重的是,董总内部也在分裂。董总前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揭露董总常委分为AB队,准备在来日的会议互投不信任票。而董总前主席胡万铎也在《东方日报》的专栏写出,董总AB队不和绝不是空穴来风,早在一年前已经蕴酿,至去年底才发酵。尽管董总领导纷纷站出来辟谣。不过,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一段“有人要以华教制华教”,却是让人感觉到莫泰熙和胡万铎的言论是有根有据

董总前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问得好:叶新田领导董总已有7年时间,为何其他华教团体,包括教总、校友联总、雪华堂、留台同学会等与董总渐行渐远?其实,只要大家认真回顾这几年来的华教内部纷争,都是和董总的当前领导脱离不了关系。究竟是与董总产生矛盾的华教人士和华团领导有问题,还是董总领导出了毛病?

其二,陈先生认为,在大蓝图未正式公布前,未了解大蓝图的正式内容就发动签名运动,也只有我南方客才想得出的良策高招。我只想提醒陈先生,教育大蓝图的初稿是在20129月公布,而定稿是20139月,董总却是在2013728日召开华团大会,并发动签名运动。也就是说,按照陈先生的说法,董总的签名运动必须等到教育蓝图正式公布后才能发动,但董总的签名运动是教育蓝图的定稿未正式公布前就展开,请问这又是哪一位董总领导人的良策高招?

三,自关中获取批文一来,董总上下卯足全力,鸣鼓而攻之。略数一数,董总所发表批评关中的文告已经超过20篇,这还不包括其他出版品、董总领导层在报章的言论、其支持者的文告,以及四处的说明会。董总对爱护关中的华教人士尽情作出极度的侮蔑,陈先生不闻不问,却在文章中轻描淡写:把关中事件搁置一旁是双方都不想无休争论其中。其实,董总不去招惹关中,可说是关中一大喜讯,因为少了董总的“杂音”,华社也比较客观来判断关中的课题,而关中的招生和开课都是一帆风顺,显示华社都认同关中就是独中。

其四,陈纹达先生质问为何教总联合校长职工会及华总提议国语课时为210分钟。其实,教总已经在2013722日的文告中详细作出解答,因此,我也不必重复这些观点。教总文告中有段提到:在争取华教权益的工作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所根据,实事求是,特别是必须清楚了解华教所面对的问题,包括学校在各方面运作,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脚踏实地做好本分,而且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因此,但愿陈纹达先生可以好好省思一番。

其五,陈先生说,青蛙图的比喻会令温水中荡漾自在的青蛙不爽,也说谁吃辣椒谁感觉到辣,怪不得分派辣椒的人。很好,笔者非常希望陈纹达先生能勇敢的拿着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先生其中一张青蛙图杰作《新吴三桂引「青」兵入关》的漫画,向支持关中的吉隆坡四独中兴师问罪,就能知道辣椒辣不辣,青蛙爽不爽了?但我也不禁要问,董总何苦也把自己画作是青蛙呢?

其六,陈纹达先生说董总忍辱负重留在跨族群教育改革圆桌会议并在文章中揭露44日早上,在隆雪华堂新闻发布会前,主人家就建议董总主席把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及教育大蓝图的条款删除,被叶主席一口拒绝。说真的,不知就里的人一定被陈先生误导,以为董总被主人家(指的应该是隆雪华堂)欺负,非常“苦命”。然而,马来西亚行动方略秘书处专案主任何玉苓隔日发表《澄清陈纹达先生的评论》的文章,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让真相大白,也说明了纹达先生自欺欺人,企图误导读者。

我在《没有人分裂华教》一文中提到,当前的董总领导人没有晃昇和郭全强的气度,相信让董总担任副秘书长的陈纹达先生吃不消。但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胡万铎也有相同的见解:今天董总领导人似乎已失去应有的海量胸襟,导致今日进退维谷的境地。

我吃了辣椒,但不觉得辣。最后,我还是要再一次借用陈先生的一段话:是私怨、误会、被误导,还是有隐议程,我不知道;我只能说,别让私怨蒙蔽了双眼,误了爱护华教的心。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制度化增建华小光说不做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早前巡视雪州蒲种竞智华小首日开课情况后,在记者会上表示,教部官员有责任规划,确保华人区须有华小保留地。
 
马华争取制度化增建华小常有所闻,但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太遥远的承诺不说,就拿约3年前的承诺为例,当廖中莱还是卫生部长时,就曾表示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原则上同意在房屋3千间以上,华人占大多数的新住宅区发展区自动保留一块土地兴建新华小。与他“有情有义,肝胆相照”的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当时也进一步劝请华社少安毋躁,当有关细则拟定好及获得通过后,就会公布。
 
廖中莱是老调重弹
 
当然,华人住宅区自动保留一块土地兴建新华小至今还是处在“原则上同意”的阶段,否则蒲种华社就不会苦等6年多,才盼到竞智华小千辛万苦从文冬搬迁到当地,而不是直接在蒲种兴建足够的华小,以解决当地华社多年来面对华小严重不足的困境。因此,廖中莱上述的言论只不过是老调重弹。
 
事实上,1996年教育法令第3节28条文下,教育部长有权设立国民学校和国民型学校,并且必须维持这些学校,可见兴建华小本来就是教育部不能推诿的责任。
 
进一步来说,在每一个屋业发展区,教育部必须保留和规划校地来兴建不同源流的学校,而没有所谓保留地只能兴建国小的不合理条例。
 
不可否认,教育部“小拿破仑”官员的偏差确实阻碍华小发展,但政府的政策明文规定政府保留地必须兴建华小,即使“小拿破仑”官员再刻意刁难,也必须照章行事,否则就是违反教育法令了。
 
华教问题罄竹难书
 
因此,马华多年来信誓旦旦要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付诸于行动,据理力争。既然现有教育法令没有阻止增建华小,那身负重振马华声望的廖中莱就应对症下药,直接要教育部长指示官员遵循教育法令,在当前的华裔人口密集区,特别是蒲种拨地拨款兴建华小,以显示马华在争取增建华小的问题上不是光说不做。
 
当前马华领导层忙于重新入阁的问题,但如果入阁后,马华在处理华教的问题上还是如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究其根本,增建华小等罄竹难书的华教问题没有迎刃而解,马华入阁又有何意义?
 
马华经历了3‧08和5‧05大选后的惨痛教训,相信应该比任何政党更清楚华社对华文教育的强烈不满和要求了。
 
《南洋商报》言论版  教育视窗  2014年4月22日

没有人分裂华教

陈纹达先生在其〈谁在分裂华教〉文章中,对笔者〈为华教放下私怨和私利〉作出回应之际,也不忘再次对隆雪华堂开炮,把隆雪华堂等华团关注《教育蓝图》的举动视为分裂华教的源头。
 
笔者仅以下列几点回应。
 
其一,陈先生认为笔者有心误导读者,企图引起读者对董总的误解和不满;影响董总发动第二波反对教育蓝图的百万签名运动。这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事实上,1125大集会的出席者超过万人,既然已有足够的民意基础,因此,董总理应一鼓作气,包括发动签名运动来吁请政府废除教育蓝图的单元化內容。不过,让人费解的是,1125大集会后至728华团大会期间,董总不见得有在关注教育蓝图的进展;相反的,在这大半年时间,董总可说是卯足全力,把时间耗费在打压关丹中华独中,直到教育蓝图快要定稿,董总彷彿如梦初醒,匆匆忙忙把关中课题搁置一旁。如今百万签名运动无法如期达标,陈先生应去了解问题的症结,而不是胡乱指责他人破坏董总。
 
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
 
其二,董总作为独立机构,固然有权可以独自发起一场又一场的华教大集会,也不见得教总等华团会反对。不过,笔者要点出的是,如果华教真的是处在董总所谓的存亡关键时刻,这已不是董总独自可以应付得来的,而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全体华团和朝野华基政党的力量,不分彼此地全力捍卫华教的权益。不过,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董总要成为华教唯一的发言人,容不下他人意见之际,更在所谓的华教存亡时刻,以一张又一张的青蛙图漫画来侮辱战友。因此,陈先生与其硬把分裂华教的罪名套在他人身上,倒不如先了解青蛙图对华教所带来的伤害和破坏。
 
其三,陈先生认为隆雪华堂在《教育蓝图》的问题上只是在枝枝节节兜着转,空洞而浪费,而且倡议设立监督委员会也只是美谈。如果认真阅读隆雪华堂及13个华团出版的《改革国民教育: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版)的评析与建议》,必然清楚知道13华团对《教育蓝图》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对现有的国家教育制度提出看法和革新建议。在这个基础上,隆雪华堂召集“跨族群教育改革圆桌会议”,结合各族文教团体力量来改革国家教育。如果陈先生认为隆雪华堂没有提出实质与具体的教育改革解决方案,那为何其他华团和友族文教团体并没有觉得不妥之处呢?而且如果真的不妥,那陈先生应该呼吁董总果敢退出,另外自行推动和组织本身的“跨族群教育改革圆桌会议”。
 
目标一致必殊途同归
 
其四,《教育蓝图》已开跑,董总可以继续发动签名运动反对,其他华团也有他们的方式来维护华教的权益,只要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华教要有更好的发展,殊途必能同归。
 
笔者对董总没有私怨,当前也没有人在分裂华教,陈先生无需杯弓蛇影。林晃昇和郭全强都是笔者敬仰的董总领导人,在他们领导董总期间,与教总维持良好关系,共同捍卫华教,更不会和其他华团结怨;即使意见不同,也不会出言不逊来侮辱他人,这是他们值得大家钦佩的,是董总当前领导人应有的气度。
 
《南洋商报》言论版  八方回响  2014年4月5日

2014年2月18日星期二

单元化教育政策才是问题

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主任王鸿财浩浩荡荡率领吉隆坡的华小董家教三机构到教育部提呈备忘录,要教育部即刻解决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
 
王鸿财也表示对不谙华语华文的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没有期望,因此才选择呈交备忘录给教育总监。
 
其实,王鸿财没有必要指责叶娟呈,因为从国家独立以来,教育部副部长一职都是由马华担任,惟去年505大选惨败,在马华不入阁的情况下,来自沙巴团结党的叶娟呈才受委为教育部副部长。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担任教育副部长不到一年的叶娟呈被指责解决不了华小师资问题,那数十年来的历任马华教育部副部长岂不是要负上更大的责任?
 
须改变单元教育政策
 
王鸿财不满叶娟呈,这让笔者联想到董总在2012年发起“926华教大集会”,把华教问题的矛头对准当时的魏家祥副教育部长,甚至要他辞职谢罪。
 
其实,无论是魏家祥抑或叶娟呈,或是将来马华入阁拿回副教育部长的职位,华社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只要单元化的国家教育政策不变,华教问题就根本没有获得解决的空间。华社也只能通过华裔副教育部长,以迂回的争取手法来解决华教问题,例如华小师资不足,就只能每年聘请临教,或是把培训到中学的华文师资调派到华小,而不是从师资培训制度上培训足够且符合华小需求的师资,以全面解决华小师资的问题。
 
华教问题,包括师资问题困扰华社数十年,迟至今日尚无法获得妥善解决,让华社深感不满。笔者赞赏王鸿财直接带领吉隆坡华小三机构到教育部拉布条,以反映华社对华小师资不满的心声。
 
不过,笔者也认为,王鸿财应认清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在叶娟呈,而是政府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因此,笔者希望王鸿财在即将来临的马华特大中,果敢呼吁马华领导层必须在华教问题上敢怒敢言敢为,与董教总站在同一阵线来维护华教的权益。
 
就如王鸿财所言,马华若要生存,首要替华社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若马华不在教育部内“当权”,相信华社不会再支持马华。
 
《南洋商报》言论版   2014年2月17日

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为华教放下私怨和私利

陈纹达先生在《领头羊与一言堂》及《历史、私怨、私利,紧捆华教》中长篇大论为董总辩护,目的不外是告诉华社董总是华教的“老大哥”。陈先生也没有为当前华教的困境点出明灯,却选择左右开弓,讽刺同一屋檐下的教总只会发文告,无所作为,另一边又批评隆雪华堂发起第三股势力来边缘化董总。笔者无法理解他的动机,只能借用他的文章中一段话:是私怨、误会、被误导,还是有隐议程,我不知道;我只能说,别让私怨蒙蔽了双眼,误了爱护华教的心。
 
这一两年来,教总因无法认同董总在处理华教课题上的一言堂做法,因此,选择不参与董总的华教大集会。不过,种种情况来看,教总始终保持低调,以免让华社误以为两大华教机构关系破裂。奈何,董总不断狠批教总的领导人被公务员身分所限,无法捍卫华教。事实上,教总至今依然坚守华教岗位,也不曾和董总搞对抗,但董总领导人却前所未有公开数落数十年的战友,实在让人感到惊讶。
 
董总担心第三势力
 
教总和董总之间的矛盾也让华团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不晓得在华教问题上应该听谁的才对。笔者以为,在这种情况下,以隆雪华堂为主导的华团经过周详考虑后,以另一种形式来争取华教的权益也不出奇。其实,华教运动多一份力量,这是好事。目前也只有董总对“第三股华教势力”的出现感到不满和不自在,但不见得其他华团如南大校友会、校友联总和留台联总等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陈先生指“第三股华教势力”倡议设立教育监察委员会,其目的是转移华团、华社对董总针对母语教育危机发出警讯的注意力,淡化了母语教育存亡的危急性,这只不过是危言耸听,更图陷隆雪华堂不义。其实,如果董总真的关注教育蓝图,就应该在政府2012年9月公布教育蓝图初稿后,马上发起签名百万签名运动,并带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诉,而不是选择在教育蓝图定稿前的两个月才匆匆忙忙发起签名运动,这根本无补于事。
 
放下私怨捍卫华教
 
其实,教育蓝图早已经开跑。隆雪华堂等向政府争取设立独立、中立与公正的“教育监察委员会”,以监督教育蓝图的各项执行计划,这不表示这些华团认同教育蓝图,而是他们认为华教并非已走投无路,华社应以更积极角度来化解教育蓝图对华教负面的冲击。
 
华教尚未平等,但这几年来华教内部纷扰不断,而且都与目前的董总领导人息息相关,确实叫人太沉重。笔者认为,为了华教千秋大业,当前的华教领导人是时候为华教放下私怨和私利,以免影响了捍卫华教的工作。
 
《南洋商报》言路版

说好的师资调派呢?

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和教育总监等教育部高官在1月9日和马华咨询委员会主席魏家祥,以及华教团体包括教总和校长职工会等代表商討华小师资问题时,信誓旦旦会在1月20日把940位华小准教师派往学校执教。但教育部光说不做,最终只派出160多位准教师,让华小空欢喜一场。

教总为此约见叶娟呈,副部长也坦诚向教总主席王超群指出,教育部是因为没有得到教育服务委员会的准教师名单,因此被迫拖延师资调派工作。新学年开学至今已经步入第四个星期了,校方因师资不足问题大感头痛。在大家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之际,偏偏有关当局还在拖延师资调派,真的是急惊风撞著慢郎中,让校方不知该如何应付是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內,教总针对今次的师资调派问题发出三篇文告,显示问题的严重性。

华小准教师黄伟杰前后两次以公开信方式向叶娟呈反映准教师等候调派的困境,而日前又有准教师在《星洲日报》申诉不满教育部与教育服务委会互相推卸责任,让准教师成人球。这些控诉在在说明有关当局在准教师调派工作上没有透明度和缺乏公信力,招人詬病,再加上教育部和教育服务委员会的官僚作风,更是造成准教师救助无门,唯有通过报章申诉,以引起关注。

教育部是基於有师资空缺才录取有志为人师表者进入师训学院受训,以在毕业后调派到学校执教。事实上,从计算师资空缺,再到决定所要录取受训的人数和培训时间等都必须经过周详规划,马虎不得,以免毕业后这些教育生力军无用武之地,浪费公帑和人力资源。然而,这一次的准教师调派工作被拖延,不但彰显教育部和教育服务员会缺乏协调,也显示当局对华小师资不足问题轻而视之。

如今,隨著新年春假的到来,短短几天的假期或许让学校暂时鬆下一口气。然而,笔者担忧的是,当局又会否藉故而拖延师资调派工作?笔者认为,若师资调派问题依然在学校春假后无法解决,华教团体有必要採取进一步的抗议行动来向当局施压,確保当局遵守调派准教师的承诺,否则准教师的调派遥遥无期,势必造成华小的行政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大受影响。

《星洲日报》言路版  2014年2月4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1523?tid=38

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没有华裔生华小何去何从

教总日前发表《西马半岛学生人数少过150人的华小调查报告》,当中有提到一些微型华小因没有华裔学生来源,而出现清一色非华裔学生,或非华裔学生的人数远远多过华裔学生的现象,这引起华社的关注。郑丁贤在其文章〈没有华裔生的华小,那也不是坏事〉中认为,越来越多友族报读华小,这是华小生命曲线的另一个突破阶段,而萧国根在其文章〈微型华小与友族学生〉中也深表认同,並认为友族读华小,有助於加强国民团结。

笔者认同上述两位评论者的观点,友族读华小的確不是坏事。事实上。这说明华小的办学深受友族同胞的认同,而且也在在显示华小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

其实,从教总的报告中,不见得教总不认同友族读华小,而是点出两个隱忧,第一,华小有太多非华裔生,不但造成教学上的困难,甚至还出现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用国文交谈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了华裔学生的华文掌握能力;第二,华小存在的目的是让华裔子弟接受母语教育,但如果一所华小没有了华裔学生,而必须依靠非华裔学生才能生存,这是否意味著华小失去了原有母语教育的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友族读华小不是问题,但没有华裔学生就读的华小该何去何从?这才是华社必须加以正视和深思的。无论是搬迁或继续在原地发展,这类型的华小肯定是需要华社伸出援手,以寻求妥善的应对方案。

在教总的报告中,有学校建议全国主要华团设立一个“全国微型华小发展委员会”,以密切关注和探討微型华小的发展问题。笔者认同这项建议,但愿华教领导人能放下彼此的成见,共同努力为微型华小谋求更好的发展。

《星洲日报》言路版   2014年1月3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1209?tid=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