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維持華小華文科上課節數

教育部建議劃一各源流小學每週的上課時間,引起各界的關注,尤其是華教團體如全國校長職工會和教總都對教育部這項措施有所保留,並堅持表示華小華文節數的上課時間不應減少。

事實上,在教育部還未推行英語教數理政策之前,各源流小學的每週教學時間本來就是一樣的,即第一階段(一、二、三年級)每週的上課時間是1350分鐘(45節),而第二階段(四、五、六年級)則是每週1440分鐘(48節)。不過,自2003年開始推行英語教數理政策後,各源流小學的上課時間就起了變化,由於國小和淡小全面落實英語教數理科政策,因此,第一階段的學生每週的上課時間增加了30分鐘,即每週1380分鐘(46節);而第二階段的上課時間則從2006年開始增加到60分鐘,即每週1500分鐘(50節)。而華小方面,在“2-4-3”和“6-2-3-2”雙語方案下,不管是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學生的上課時間都增加到每週1500分鐘。

全國校長職工會和教總都異口同聲表示只要當局廢除英語教數理,華小基本上不會因減少上課時間而面對太大的問題,因為廢除英語教數理的時間可以用來增加英文和華文的節數。這實際上也點出了當前華小在“2-4-3”和“6-2-3-2”雙語方案下所面對的困境。事實上,在這兩項方案實施後,華小以華語為媒介語的上課時間減少了許多。例如在第一階段,華小原本每週有80%的上課時間是以華語來進行教學,但為了落實“2-4-3”方案,過去一直都以華語來進行教學的數學科、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都被迫減少1節。更嚴重的是,華小一、二、三年級每週的華文節數從原有的450分鐘減少到目前的360分鐘,減少了90分鐘。由此可見,英語教數理政策是不利於華小的發展,因為華小的華語學習被邊緣化了。

在英語教數理政策下,各源流小學學生的上課時間增加了,這造成學生被迫承受沉重的學習壓力。因此,減少各源流小學上課時間的建議本應是值得歡迎的。不過,基於這項措施還未明朗化,華教團體在這方面多了一份憂慮,必須步步為營,以確保華文節數的上課時間不被減少。

所謂前車可鑒,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擅自把華小三年級馬來文科節數從原有的每週210分鐘增加到270分鐘,而且從2006年開始,華小四、五、六年級的馬來文科上課時間也增加了,從原有的每週150分鐘增加到180分鐘。這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在數理英化政策下,華小被迫減少以華語來進行教學的時間,導致學生學習華語的時間受到影響,但教育部卻沒有作出應有的調整,反而增加了一直以來都沒有面對教學問題的華小馬來文科的上課節數,這是令華社感到失望的。

華社,尤其是華團應關注教育部建議劃一各源流小學每週的上課時間的措施,並支持全國校長職工會和教總堅持華小華文節數的上課時間不應被減少的立場,以免華小學生學習華語的時間進一步被剝奪,進而造成學生掌握華語的能力受到影響。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2009年7月2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1058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