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教育政策換湯不換藥?

教育部長希山慕丁早前表示,教育部將於12月公佈迷你藍圖,以便大馬到了2010年只有兩種學校,即政府學校和政府資助學校。正當筆者對教長的言論深感不解的時候,還以為政府欲廢除全津和半津學校之分,但教育部教育政策策劃及研究局主任阿米爾博士在回答《星洲日報》記者的詢問時卻解答了筆者心中的疑惑。

阿米爾表示,政府學校和政府資助學校與全津和半津學校實質上沒有分別,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而且政府學校和政府資助學校是以校地主權做為區分。換句話說,全津和半津學校還是會繼續存在,只不過改了名稱,說到底,這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政策。

教育政策策劃及研究局在教育部各個部門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計劃和制定國家教育發展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2006─2010年教育發展大藍圖》就是由這個部門來負責制定的。《教育發展大藍圖》的內容不但鼓吹和強調單元化教育政策,甚至清楚列明強化國民小學的策略和發展計劃,而華小和淡小的發展卻嚴重被被邊緣化,因此有關大藍圖被視為不利華小的發展,而董教總在去年的6月也提呈了一份意見書,以要求政府共同強化各源流小學。不過,從阿米爾的言論來看,可以說是實實在在地反映了教育部官員在看待國家教育課題上,還是持有一貫單元化的教育思維,甚至玩弄字眼上的遊戲,這是極為令華社感到失望的。

事實上,不管是全津和半津學校,或是政府學校和政府資助學校,這樣的區別是不應該出現在國家教育政策上,因為這直接造成學校的撥款會有不同的待遇。就如阿米爾所指出的,教育部沒有義務負責政府資助學校的發展,如擴建校舍及維修。這也意味著這些學校要發展,就必須靠自己了。

根據統計,國內有880所華小、374所淡小、410所教會學校和117所人民宗教學校是屬於半津貼學校。華小一路來以來有董家教三機構作為後盾,再加上華社對華文教育的支持,因此儘管沒有受到政府的全面資助,但還是能夠健全的發展。筆者始終認為,提供足夠的撥款讓所有的學校可以健全發展是政府應履行的責任,當局絕對不能以政府學校或政府資助學校的區別來分配撥款,這不但有違全民教育的理念,而且也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教育政策。

教育部不久前召開了半津貼學校圓桌會議,以探討半津貼學校的問題,並廣徵各方的意見,這是值得歡迎的。不過,如果政府真正要落實全民教育的理念,就必須廢除以校地擁有權來區別政府學校和政府資助學校的做法。

畢竟,這兩種學校都同樣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但沒有理由學生不能享有同等的待遇。因此,既然教育法令沒有全津和半津學校之分,教育部就應馬上糾正現有的行政偏差,而不是以另一種方式來延續不公平的政策,此舉對國家教育發展而言可說是沒有實質的幫助。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 2008年11月30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788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