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萬事俱備,只欠校地

最近,星洲日報《大都會》版報導了一則有關2008年大選前政府批准在雪隆區增建5所新華小以及4所華小遷校進展概況的新聞,這則新聞的標題是“建校遷校?不見一磚一瓦,9華小還是一片黃土”。

據報導,雪隆區9所在2008年大選前獲得批准增建和搬遷的華小,從批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一年半了,但是這些華小目前卻還在處理校地的階段,包括尋找校地,鑒定校地土質和測量等等,完全不見校舍的一磚一瓦。不到20個字的新聞標題,一語道出了華小增建和搬遷的困境。

教總近期出版的《華小建校、遷校和微型華小資料集》收錄了華小獨立前後的發展,其中列出了許多實際的數據和例子來加以說明華小在增建和搬遷的課題上所面對的種種問題。該書的資料清楚顯示,除了少部分的華小在興建或進行搬遷的過程中面對較少的阻礙之外,大部份華小可說是歷經波折,在董家教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最後克服種種人為阻礙和偏差,才讓華小順利興建或搬遷。

因此,雪隆區9所在2008年大選前獲得批准增建和搬遷的華小至今還不見一磚一瓦,不會令華社感到驚訝,所謂前車之鑒,過去政府在大選前所批准增建和搬遷華小的承諾,都出現許多狀況,包括了因為面對沒有建校經費和校地,造成建校工程一拖再拖。例如1999年大選前獲得批准興建的關丹中菁華小分校和獲得批准搬遷的古來華小二校到今天已有10年之久,但新校舍還未竣工啟用,實實在在反映了當前華教的困境。

不久前,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與董教總等7個國內主要華團會面交流時表示,政府已經提供撥款讓華小興建和搬遷,因此華團應該協助政府尋找校地,以讓這些華小的建校和遷校計劃順利進行。

副首相的言論清楚表達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華小即使是獲得批准興建或搬遷,還是面對學校保留地只能用來興建國民學校的行政偏差條例。

事實上,由於沒有得到政府撥款撥地,因此為了避免出現任何的變卦,獲得批准增建或搬遷的華小都會在第一時間內成立建校委員會,自力更生,通過種種的管道,包括向發展商徵求校地以及要求提供經費,以及在華社維護母語教育的精神下,才得以完成建校大計。

馬華總會長翁詩傑今年3月中表示,政府將全面承擔20所華小的建校和遷校的經費,部份華小也包括了2008年大選前,政府批准建校和遷校的華小。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校地,有了撥款,目前只有校地還未有著落。

自獨立以來,華小、淡小與國小都有著同等的地位,即屬於國家教育體系的一環,這是一個存在的事實。因此,馬華公會在這方面有必要據理力爭,促使政府廢除學校保留地只能用來興建國民學校的不合理條例,這不但是馬華的當務之急,中央政府也責無旁貸,以真正體現各源流小學平等的地位。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 2009年6月8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1024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