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華教運動要存異求同

這一年的華教可說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不斷。先說外患,政府一如往昔,緊握單元化教育政策不放,以致華小建校、撥款、師資等老問題懸而不決,而即將啟動的《2013-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更讓華社深感擔憂華小會隨時在各種教育措施中不知不覺被“國小化"。

華教處境還不見好轉,但這一年來,華教隊伍一再發生內部失和的事件:從關丹中華獨中批文的爭議,再到“926抗議大會"和“1125反對教育發展藍圖和平請願集會"所引發內部不同的看法,已經逐步演變為華教的內憂。事實上,華教內部失和的事件,甚至彼此對抗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發生了,例如2006年的董校風波,2008年的新紀元事件,並一直延燒到今天,而當中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是教總和董總之間的關係了。一場又一場的華教救亡運動,華教尚未取得平等地位,卻一張“溫水煮青蛙"圖,以及一句“殊途不同歸",使到兩大華教組織的關係今非昔比。

讓人倍感沉重的是,當前華教團隊的分裂,並不是來自外在力量的分化,而是內部的自我分化,華社不得不擔憂今後華教的發展會有甚麼樣的局面。事實上,華教隊伍本來就是結合了華社裡邊不同組織和人士,除了教總和董總,還有大大小小的數千個華團,也少不了政黨和政治人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存異求同是唯一的法則,只要大家都是站在維護華教權益的立場,即使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不同的管道來爭取華教權益,都不應成為議題,因為重要的是,大家的出發點都是愛護華教,為華教的發展而努力。就如在回應教育發展藍圖的課題上,無論是教總、董總、華總,抑或馬華都好,大家有不同的方式為華教爭取權益,但都殊途同歸,最終目標是要促使政府修正不利華校發展的教育藍圖。因此,大家無需費盡心思去猜疑彼此對華教的忠誠和立場,更不必因爭取方式不同,就動輒指責他人在分裂華教。

“我華人要為辦華教而團結,勿為華教而分裂;大家存異求同,萬變不離其宗,這是最重要的原則"。這是沈慕羽先生在84大壽友好歡慶集會上的談話,如今沈先生早已離去,但他的這番叮嚀,卻在在說明了目前的華教處境,可說是對當前華教領導人當頭棒喝。

2012年來到尾端,2013年則將迎來全國大選,國陣能否繼續執政,抑或民聯成功入主布城,屆時的政治局勢將對華教有利,華教路將越走越好,還是步步驚心?這些都是未知數。隨著越來越多的友族同胞就讀華小,慢慢地,華小也會有越來越多具有華文資格的友族教師。華小,誠如鄭丁賢所言,不是一座孤島。以後的華教運動該怎麼走?除了捍衛華教權益,發展硬體設備,華小更需要自己的發展藍圖,塑造本身的軟實力,這才是當前華教領導人必須深思的。

華教運動實在已經容不下內耗了,但願華教領導人今後緊記沈先生的教誨,要以團結華社為大前提來爭取華教權益,而不要因為華教而成為一盤散沙。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 2012年12月28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267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