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

當遷校也成問題的時候

明德正校是一所位於檳島的超微型華小,這幾年來面對學生來源嚴重短缺的問題。去年的學生人數少過10人,如果根據教育法令,這不能算是一所學校。所幸當局“開恩”,在10年前就批准明德正校搬遷,逃過關閉的危機。這10年來,高官顯要和政治人物來來去去,也拍了不少照片上報,但10年後的今日,明德正校卻還在原地不動。至於新校地,根據報章的報導,只見填土高一堆,不見一木一梁,甚至叢生雜草讓牛只啃食。

柔佛新山培智華小原本是一所位於居鑾的超微型華小,同樣也面對學生來源問題。托兩年前舉行的全國大選之福,獲得批准搬遷。比明德正校幸運的是,培智華小的新校舍在兩年內就竣工完成,有關方面滿懷欣喜等待開學的來臨,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卻面對沒有入伙紙的問題,變成了有校舍,但師生不得其門而入。

筆者以明德和培智為例,是因為這兩所微型華小在在反映了華小遷校千奇百怪的現象。前者有了校地,也動土了,但校地卻長滿野草,造福牛群。後者則是校舍堂皇,卻因技術問題不能啟用,以致未能造福莘莘學子。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還有無數已經獲得批准搬遷多時,但此時此刻校地沒有著落的微型華小,信手拈來就有森州峇都依淡華小、彭亨文冬競智華小以及柔佛昔加末中央華小等。

至於還在遲遲等待批准遷校的則有彭亨北根港口育華華小、砂拉越峇哥中華公學(據悉這所微型華小經年已經沒有學生,而暫時停辦)。從醞釀遷校,到成立籌委會,找校地、籌款、動土等,有關方面為了搬遷的工作,可說是勞心費力。黃劍峰對培智華小遷校一波三折感到遺憾和失望。然而,華社失望和遺憾的,何止是培智華小而已。微型遷校過程千辛萬苦,但追根究底,共同面對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困難重重。

華社要求在華裔人口密集區增建華小,但願望難以達成,唯有退而求次,以搬遷微型華小取代增建新華小,一來可以解決華小不足的問題,二來華小數目也不會減少。既然如此,教育部在這方面應該給予方便,讓微型華小順利搬遷。

然而,現實情況並不如此,上述幾所微型華小搬遷的困境足以說明一切。華社百般無奈的情況下提出遷校的方案,其實是已經放棄了要求增建華小的權利。如果連遷校也成問題的時候,相信日後國家領導人有再多對華小的讚揚,對多源流教育有深表認同的言論,久而久之,這些言論也都會慢慢變得自圓其說和毫無意義了。

政策的偏差造成了問題的發生。不過,一切還來得及補救,因為在“一個馬來西亞”的精神下,各源流學校都是國家教育的主流,因此只要履行這個原則,為已經獲得批准遷校的微型華小提供校地和撥款,以順利搬遷,同時根據人口的需求撥地撥款增建新華小,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這其實不難做到,更何況本來就是執政者所應履行的責任。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 2010年1月5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1299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