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對症下藥提昇華小國文水準

教育部推行鞏固國語政策,同時也強調國文科師資必須是在師範學院主修國語。這引起教總主席王超群的憂心忡忡,擔心華小一二年級的國文科將由不諳華文的國文老師來教導,進而影響華小的國文水準。教總主席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目前的師資培訓制度下,教育部所培訓的華小國文師資幾乎都是不諳華文者佔大多數,若由這些老師來教導華小一二年級學生,在語言無法溝通的情況下,肯定大大影響教學的成效。

事實上,為在華小推行鞏固國語政策,教育部早前也建議大幅度增加華第一階段的國文上課時間,惟在華團的堅決反對下,才作出修改。華小生對國文的掌握能力不強,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然而,如果教育部要加強華小學生對國文的掌握能力,就必須對症下藥,以真正有效提昇華小的國文水準。

從教育部鞏固國語的策略來看,例如強調趣味教學、閱讀計劃、通過資訊和通訊工藝教學等,這些固然都是提昇學生對國文掌握能力的實際措施。教育部也必須清楚知道,在華小,國文是第二語文,與國小的情況不一樣。因此,要提昇和加強華小生對國文的掌握能力,就必須從第二語言的角度為出發點,包括培訓掌握雙語的華小國文師資,以真正達到教學目標,惟教育部所推行的鞏固國語政策並沒有從這個角度來探討如何實際加強華小或淡小的國文水準。

或許有人認為把國文當作是華小的第二語言是對國語不尊敬,這其實只是庸人自擾。國語的地位已經勿需受到質疑,而且也受到憲法的保障。事實上,要學好語言,尤其是第二語言,就必須從語言角度出發,按部就班,才能事半功倍。前陣子,專欄作者莫辛阿都拉在其文章中認為,以“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在華小教導國文的最好方式。對於這種“淹沒式”的教育方式,讓完全不懂游泳的孩子在水中嗆水、下沉和掙扎、以確保孩子儘快學會游泳,筆者實在無法苟同,因為不是辦教育所應採用的方法。不可否認,一部份的優秀學生,尤其是具備語言天份者將在這種“淹沒式”的教育方式下取得成功,但畢竟這只是少數,對於無法有效學習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得到的只是壓力不斷、缺乏自信和失敗的經驗,更是為日後的厭學和輟學埋下隱患。

將心比心,教育部派往國小教導華文的師資不但具有雙語資格(通曉華文和國文),也是經過第二語言教學法的培訓。此外,國小華文課程和課本也是根據第二語言教學模式編寫。試想想,如果國小華文班老師只是懂得華文,不諳國文,有關的老師如何能夠勝任教學,國小生又要如何學好華文?因此,同樣的道理,教育部也必須根據華小的實際情況,培訓諳雙語的國文師資,編寫符合華小程度的國文課程綱要和課本,提供有效的教學環境等,讓華小生快快樂樂學習國文,而不是一再推行不利華小的措施,讓華教團體提心吊膽,也讓學生無法有效學習語文,最終無法達到提昇華小國文水平的目標。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 2010年11月8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1696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