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

國民型中學的困境


教總和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日前公佈了兩個教育組織針對當前國民型中學華文班概況的調查報告,除了闡述國民型中學華文班的問題之外,也一一道出了國民型中學所面對的種種困境。

一直以來,與獨中相比,國民型中學比較沒有獲得華教團體的關注,這是因為在他們眼中,自60年代接受改制以來,這些只剩下一科華文的前華校已經不再屬於華文教育體系的一環了。這也為何早在前幾年,當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要把國民型中學定名為國民型華文中學,或簡稱華中時,引起了華教團體的劇烈反對。

筆者認為,儘管僅存一科華文的國民型中學不能算是“純正”的華校,但國民型中學對大馬華文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且深遠的影響,是華教團體和華社所不能忽略的。

其一,據統計,全國78所國民型中學的學生人數高達約12萬名,其中絕大部份國民型中學的學生來源都是來自華小的畢業生,尤其在中北馬一帶,更是供不應求。例如在檳城,當地華社還提出要求興建國民型中學,以滿足當地華小畢業生的升學需要。可見國民型中學還是許多華裔父母的選擇。

其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絕大部份國民型中學都把華文列為SPM的必修必考科,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讓學生能在有利的環境下學習華文,更加重要的是,要申請作為華小華文老師,其中一個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在SPM考獲華文優等。根據教總和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的報告,有超過95%的華小師資是來自國民型中學和國民中學的畢業生。因此,在華小師資來源方面,國民型中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倘若華文班辦的不好,勢必影響華小的師資培訓。

從日前的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大會,再到該組織和教總聯合發表的報告,國民型中學的問題可說是罄竹難書。約50年前,在執政者的威迫利誘下,華文中學紛紛接受改制,成為國家教育體系一環,以換取辦學津貼。然而,半世紀來,這些前華校並沒有如預期般得到當局的照顧,甚至連華文班都面對許多問題。

事實上,當前的國民型中學是處於一個兩難的局面,一邊是無法得到華社的認同,而另一邊儘管在教育法令下,已經被正名為國民中學,但又不能像國民中學般得到教育部的全面關注,例如在撥款不足的情況下,國民型中學還是必須自行繳付水電費。雖然不是華文教育體系的一環,但卻又是眾多華小畢業生的升學管道,是中學階段華文教育的重要一個環節,可說與華文教育的發展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在重重的困境下,國民型中學究竟要何去何從?這是華社和華教領導人必須深思的。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南方客• 2010年10月3日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1653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